【阿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阿细人崇尚火,据说远古的时候人类是吃生食,自从发现火的用途后就学会了吃熟食,阿细的先祖们为了感谢火,就每年定期的举行祭火仪式,一直流传至今。阿细人一生都与火结缘,所以阿细人把火尊为神。
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居住在云南省弥勒县彝山怀抱中的红万村阿细人,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火仪式,其回归自然如痴似狂,视火为万物之灵的神秘庆典,称得上是东方的狂欢节。
阿细为彝族的一个支系,阿细人崇尚火
从昆明出发,转石林沿326国道南行80公里,就到了弥勒县城,再西行22公里的柏油路,攀行5公里的土石公路,扑入眼帘的是绿翠缠绕、土墙灰瓦的西一乡红万村。这里居住着一千多口阿细人,阿细人据说是彝族的一个分支。
红万村彝族阿细人的祭火神节是祖辈留传下来的古老传统,相传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节日的形成,与信仰万物有灵的阿细人对火的崇拜有密切的关系。
红万村彝族阿细人的祭火神节是祖辈留传下来的古老传统
人们渐渐认识到火的种种好处,於是想办法把火种保留下来。但由于不能对火加以很好地控制和利用,不是火种被雨淋熄,就是山火肆虐。人们开始对火的功能和威力感到惊奇和神秘,对火又敬又怕,自然想像出有一种神灵在主宰着火。
彝族阿细人
相传,一年冬天,天寒地冻,一个叫「木邓赛鲁」的年轻人受先人用树枝撬出火的启发,用两根坚硬的栗木相钻,钻了3天3夜,终于在农历二月初三这天钻出了火花,取到了火种。他把钻火的技术传授给人们,并教大家保护火种。
彝族阿细人的祭火神节
于是,人们把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木邓赛鲁」视为主宰火的神灵,当作「火神」祭祀,一代又一代沿袭了下来。於每年二月初三,也就是「木邓赛鲁」钻出火的那天,举行盛大的祭火仪式祭奠他。
祭祀当天,在村里等候的壮年男子和未成年的男童,分成两组,悄悄地集中到村外事先选定的隐蔽处进行化装和文面文身。他们用于化装的颜料大多以本地土制的红、黄、白、黑、褐五色为主要颜色,其代表图案以象徵动植物图案和五色连环图案为主。
彝族阿细人
动物图案表现了村民们的动物崇拜,五色连环图案则像征着对土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大自然的崇拜,他们把这些五颜六色的颜料,按照各种图案涂抹在全身上下后,又用棕叶和松果树叶编织成各种近似野兽图形戴在头上,有的头上还插着飞禽羽毛和兽皮等装饰品。
彝族阿细人
腰部用棕叶、棕片、地板藤、麻布等编织的「裙服」围住下身;也有的摹仿原始人类用树皮、树叶遮体,用粗狂的跳动和呐喊,用虔诚的传统方式,来表现古代先民生产生活过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同时用各种千奇百怪的不同姿式和体态语言来表达祭火的含意。
彝族阿细人
成年男人有的为显阳刚之气夸张地装饰自己的阳具,传说这样子的男子汉才能威武地成为火神的忠实卫士。为了显示自己的阳刚之气,红万村的男子们想出了各种绝招。
有人用动物的标本装饰自己的强健体魄,有的用芭蕉花的箭苞暗喻自己的雄壮,也有人则反其道而行之,全身抹了泥巴,还有的人披挂上树叶衣,故意不露「声色」,众人皆露,唯我独藏的架式。
彝族阿细人
人们将「火种」送到村中最大的场院上,点燃篝火,纹身遮面的人摹仿各种动物的神态即兴表演,狂舞纵欢,有的用小筛子做月琴,短棍做笛子,长棍当二胡,不管 手里拿着什麽物件都成了「乐器」,而乐声都是从人们嘴里发出来的。
有的人嘴里哼着即兴自编的土着歌谣。有的呼叫着踩火堆、跨火栏、射火箭、转火磨、闯火 阵,就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人们恋恋不舍地将自己手中的「兵器」、「乐器」投入篝火,意味着污秽邪魔已被火烧尽,「火神」会保佑来年收成有余、人寿年丰。
彝族阿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