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墓内惊人一幕 吓傻挖掘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2-04 20:37:11  阅读:877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焦媛

  完好无缺的上思“三合土”棺椁是目前全国用“三合土”包裹的墓葬中,首例出现一棺一椁的棺椁。由考古、文物保护和医学联手合作开启这一棺椁,也是广西首次多学科合作共同考古。

  这一神秘的巨棺从被发现至今,一直受到,随着棺椁开启后,一些谜团解开了,一些新的谜团又来了。

  谜团一

  墓坑旁的“瑞士手表”从何而来

  明清时代墓坑旁发现“瑞士手表”的消息引起了众多的猜测,有“盗墓者遗留说”、“墓葬年代怀疑说”……这块袖珍的“手表”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出现在巨棺墓坑旁呢?

  其实,说它是块“瑞士手表”不如说它是个做成手表状的戒指。从造型材质等方面看,这块“瑞士手表”应该是近现代的产品。

  据上思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王善初所长介绍,发现巨棺的山头叫时娇山,10多年前,曾经有人在巨棺所在的山坡上,种植果树,并在那里搭建了一个草棚用来看护果园,供全家居住。

  棺椁距离地面只有30厘米左右,这个造形“洋气”且别致的“瑞士手表”极有可能是果园主人当年曾喜爱的一件饰物,后来无意遗弃在果园里,在后来的耕作中,又无意间将这个小饰物“赶”到了巨棺墓坑边,与棺椁越靠越近。最后阴错阳差地在棺椁旁被发现。

  谜团二

  活蟑螂为何出现在木椁中

  此次在上思一共发现了两副“三合土”棺椁。较小的一副棺椁渗出了褐色无异味的不明液体,这一情况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要么棺内遗体保存较完整,要么棺内遗体全部腐烂。有液体从棺椁中渗出,说明棺椁内的环境可能会被外界“侵扰”,影响棺内物品的保存。迫于抢救棺内遗体遗物的压力,专家才汇聚到一起,开启棺椁。

  12月20日下午,“三合土”棺椁的木椁顶盖就被打开。当木椁顶盖移开后,专家们查看现场时,发现有一只活蟑螂,,约大拇指般大小,正在木椁与木棺之前爬动。

  “三合土”封泥是完全把木椁和木棺包裹起来的,木椁与木棺间也有一间处于一些封密状态,蟑螂是怎么钻进去?难道几百前的蟑螂能存活到现在?或是有人在打开木椁盖时放进去的?

  据资料显示蟑螂的寿命最多只有3年,在现场的人不是专家就是技术人员或记者,大家都没有理由要将一支蟑螂放进棺椁之中。

  蟑螂是如何穿过这般坚硬的“三合土”层,到达木椁中的呢?大家都无法解释这一意外情况。

  会不会是从渗透液体的缝隙中钻进去的呢?

  21日傍晚,专家们将木棺内的遗体遗物等全部清理完之后,为了证实早前的推测,决定将“三合土”棺椁整个吊起。

  当棺椁离开地面约30厘米时,专家们趴在地上,在棺椁的底端寻找渗出液体的缝隙。

  原来渗出液体的并不是缝隙,而是一道不规则的口子,口子最宽处约有2厘米宽。这样的宽度足够狡猾的蟑螂钻进棺椁中了。

  谜团三

  棺内陪葬品为何屈指可数

  从棺内的遗体分析,“三合土”棺椁中的墓主应该是一件老妇人,但具体的年龄还不好下定论。

  从墓葬方式看,用“三合土”做封泥,封泥内有一椁一棺,且是材质不错的木材做的,从墓葬方式的推测应该不是一介贫民。再加上棺内保存下来的纺织品极似丝绸或麻,而不管是丝绸还是纺织品,都不是一般的贫民能穿得来衣料,这些迹象再次表明:墓主极有可能不是一介贫民。

  既然不是一介贫民,为何陪葬品会如此之少呢?目前,棺内发现的遗物中,除纺织品外,只有三枚钱币、一个饰品、一把折扇以及一个用于做发髻的发簪。并没发现储如陶瓷、铜器之类的其他陪葬品,数量屈指可数。

  实际情况到底如何,还需要专家学者们从更多的方面进行考究。

  “三合土”棺椁发掘 广西多学科考古新尝试

  据专家介绍,在“三合土”封泥的棺椁中存在一椁一棺的墓葬形式,这在国内的同类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此次考古发掘也对研究古代当地的墓葬风俗与服饰有着重要意义。

  在此次考古发掘中,广西文物部门首次以考古、文物保护、医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广西考古界来说,多学科进行考古是一种尝试,也为另外一具同在上思发现的“三合土”棺椁的发掘提供了经验。据了解,两副棺椁应该为夫妻墓葬,此次发掘的棺椁较小,只有约一吨重,较大的棺椁约为五吨重,体积约为小棺椁的两倍。专家称,他们将经过科学的讨论后,才决定是否对大的“三合土”棺椁进行开馆。

  一名专家表示,考古不是挖宝,“石棺”的价值不能用出土文物的数量和价值来简单衡量。这座墓葬尽管规模不大,却是广西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墓葬,其发现对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