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快桌”
朱文杰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铜川市歌舞剧团乐队作业,一般遇上慰劳表演、省市汇演等都有款待宴席。吃这种免费大餐,对常常缺油水,杂粮份额大,整天是钢丝面高粱饸饹、包谷面糊糊,加土豆丝“老三样”,按定量还不行吃,饥一顿饱一顿的咱们,那是可贵的盛宴。相当于给嘴过大年,那火热之局面,比乡村过会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像上演了一部群起而“吃抢食”的情形大戏。
所以,一些食量大,能吃海喝的就主动形成了一个桌,被称为“快桌”。基本是十个人,有一两个后补。他们中的主干每个人都被封了一个绰号,例如:“七把叉” “一扫光” “风卷残云”“猛吃海咥” “通通都吃” “铜肠铁胃”等。他们自己还给快桌总结出了几句快的诀窍,“近台快攻” “双臂架桌” “斜抄横呡” “夹到碗里先占上”等,还有“会集全力打歼灭战”,这时的方针满是肉,什么“便条肉”“红绕肉”“粉蒸肉”“苜蓿肉”“狮子头”“四喜丸子”,再是“红绕牛肉”“红闷羊肉”“葫芦鸡”“辣子鸡”等等。其间遵从的是“先晕后素”以及“先吃肥的后吃瘦”,即上了肉菜要先吃肥肉后吃瘦肉,和今日正好是反着的,当年缺油水,肥肉比瘦肉金贵,乃至不少人说瘦肉如柴。
“快桌”成员由“铜歌”乐队组成,头把交椅的桌长天然是乐队队长,这家伙个头高,臂膀长,嘴大嗓子眼粗,名副其实的饕餮之徒。
开席时由桌长指挥若定,他先把一个个如饿狼般的快桌成员伸出的筷子逐个敲打回,然后先敏捷刁住一块肥肉,才喊:“一二,开咥!”
“快桌”之快,不可思议。一次慰劳一驻地部队,下午晚饭时部队首长碰杯祝酒词方落,开席仅几分钟,快桌已以雷霆之势,如风卷过,先把一桌子肉菜一扫光了。咱们歌舞团团长伴随首长一桌桌敬酒,行至快桌,只见碟空盘净,残汤剩水,一片狼迹。闹得咱们歌舞团团长尬尴万分,惊叹一声:“完了!”部队首长却哈哈一笑,一边对咱们团长说:“哎呀!你带的人马,有咱们部队的风格,好啊!吃饭和交兵相同!”一边忙招待给快桌加菜,还大声朝饭厅其它十几桌子的嚷道:“吃饱喝美,不醉不休!”这一下坏了,快桌乐队的一个没醉,男舞蹈演员却醉倒一片。到晚上几个节目演不成了,互换节目也凑不行时刻,看来只能乐队朝上顶,补窟窿了。快桌桌长不愧为大将风度,急中生智,直接请战。他先报了个板胡独奏,还让乐队加个小提琴齐奏,一台晚会本以样板戏芭蕾舞剧《赤色娘子军》《白毛女》的片断舞蹈为主,谁意料却变成舞蹈音乐节目偏重。那晚上表演作用反而出奇的好。
还有一次,快桌九缺一,四下邀请,世人面面相觑,多望而却步,没人敢上。此刻只见一壮小伙毛遂自荐递补,或许因其父亲是公安局长,天然有备无患。可等他一上桌,桌长喝一声“开端”,这壮小伙就被挤出桌外,原地转了一圈,再回头朝桌子上看,只见一盘便条肉,光咧!连垫碗底的洋芋蛋都不见了。公安局长的儿子天然不服,下午聚餐是包子、稀饭,桌中心有一小碗油泼辣子,油比较汪。这家伙一看,到伙房要了个白蒸馍,掰成两半,拿在手中让桌长喊“开咥!”桌长说:“没菜,喊个啥呢?”所以他自己喊了个“一二”,伸出双手用两半个蒸馍把桌中心碗里的油泼辣子蘸光了。让快桌众内行一下目噔口呆……
快桌首要影响“铜歌”团内上上下下,疙崂角落。不少次聚餐宴会中当快桌菜光盘净时,其他桌子,主要是女演员为主的桌子,会把她们吃不了的剩菜,主要是大肥肉端过来援助快桌。一次,不知是诚意,仍是成心恶作剧,当吃完饭时,快桌桌面上竟垒了三四层盘子,好事者来数,数出近三十个空盘子,惹得围观者欢呼雀跃,掌声一片。
从此快桌恶名在外。一次聚餐,团部把分桌名单发布贴在墙上,又有好事者,唯恐天下不乱,在不少女演员姓名下留言,说谁谁是“能吃”,说谁谁是“海吃”。还有“搡眼”“贪吃”“大嘴”“咥得美”“大肚皮”等,说这是选择“铜歌”女快桌呢。谁意料居然把几个脸皮薄的小女子气哭了。哈哈!这也算“快桌”仅有惹的祸吧!
快桌玩的便是桌长,这家素日里爱吃会吃,是个规范的美食家。记取有一次他从家中带到单位半饭盒切好用香油调拌好的腊肠,给咱们乐队几个打牙祭,一人分了两三片,我放到嘴里渐渐品味着细嚼,香得不得了,舍不得咽。过了半年,我买了一斤腊肠,如此照办,嗓眼得刻不容缓就朝嘴里塞,猛咥起来,可吃了一半就想吐,从此再不爱吃腊肠了。桌长这家伙现在官当得忒大,说出来唬人。
我这可不是编故事,一切都如在眼前。我乐队吹长号的张渭笑后来西北大学中文系结业,他撰有《铜歌快桌,梨园奇葩》:桌长一声口令“咥”!九名桌员齐刷刷地折腰伸筷,恰如九片花瓣合拢。……入快桌,似交兵,毛主席“会集优势军力”教训要紧记。锁定方针,要点进攻。稳准狠……。
当年快桌“吃抢食”,吃的香,现在回想起来全变成乐事笑谈了。张渭笑说得好:“快桌之意不在食,嘻戏抢食,落拓不羁,任意浩瀚,图的是个爽快,尽兴。故快桌之快,在于高兴。”
啊! 咱们的“快桌”,叫人难忘!
2014年3月12日初稿
2017年10月22日弥补修订
年 年铜川歌舞剧团乐队表演剧照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结业、我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我国节庆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出书诗集《哭泉》《灵石》《梦石》《朱文杰诗集》(上、下卷);报告文学《老三届采访手记》;散文集《清平乐》《拾穗集》 《长安回望》《吉利陕西》(上、下卷),《邮票上的美丽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