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的人有这些特征中医人体自带3个排湿按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11 15:46:04  阅读:6267 作者:责任编辑NO。魏云龙0298

又到了换季时节,许多人的身体也有了改变:常常有乏力没精力、皮肤爱出油长痘、头昏脑涨、浑身不舒服……

有人把这归结为“秋乏”所造成的,其实,这些都是体内有「湿」的体现。

中医摄生有“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说法。刚入秋,气候还会炽热一阵子,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湿气天然简单找上门。

《生命时报》(微信内查找“LT0385”即可重视)采访专家,告知你什么是湿气,并教你科学排湿。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隶属中大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博士 王桂英

我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 吴大真

中医说的“湿”是什么?

中医讲“湿重如裹”,身体湿气重,感觉被包裹着,像是穿戴件半干的衣服相同别扭。

在中医看来,湿气如同称得上是“万恶之邪”。在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淫邪气”致病要素中,湿邪杀伤规模最大。

这是由于,湿邪从来不单枪匹马,总是与其他邪气“狼狈为奸”:

湿气遇寒成寒湿,让人冷得透心彻骨;

遇热为湿热,闷得使人透不过气、出不了汗;

遇风则化为风湿,成为难以脱节的慢性病……

从中医视点来说,湿气能够分为内湿和外湿两种。

外湿

外湿多由淋雨、涉水或久处湿地引起。它首要体现为皮肤症状,如痤疮、神经性皮炎等。防外湿要注意不在游泳池或浴室内长期浸泡,尽量避开湿润的当地。

内湿

内湿首要因很多食用生冷食物,损害脾胃阳气所造成的。它体现为脾胃功用受损,吃什么都不香,大便黏腻,胖而无力。防内湿要少吃生冷及油腻食物,不要暴饮暴食。

“湿”的人,大都有5个特征

1

看体型

中医以为,胖人多痰湿。因而,体型偏胖、动作缓慢的人多有内湿。

2

看舌头

体湿的人调查舌头时会发现,舌苔白腻或黄厚腻。

3

看大便

正常的大就是金黄色、圆柱体、很晓畅的,便后用一两张手纸就能擦洁净。一旦发现大便淡薄、黏腻、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内湿。

4

看起床状况

有些人早上起床后,会觉得很困、头沉,像有什么东西裹着,让人打不起精力,并且痰多,即阐明体内湿气较重。

5

看平常状况

野外湿气一大,就觉得胸闷气短、身体沉、懒得动、不清醒,吃饭时没胃口。

中医讲“湿重如裹”,一种被包裹着、动不了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触,如同穿戴一件用水洗过但没干的衬衫那么别扭。

湿气重,从头到脚都受伤

头部

湿气侵入头部,则呈现头晕、犯困、头重如裹。

胸腹部

湿气停留胸腹部,则呈现胸闷、胃胀。

消化道

影响胃口,不想吃东西,还会呈现口臭,大便不爽,易粘马桶壁。

泌尿系统

体内湿气重,且喝水较少时,小便排出不畅,易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关节

湿气侵入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晦气,把柄固定。

下肢

湿气侵略下肢,可呈现下肢水肿、脚气等症状。

皮肤

湿气过大会影响皮肤大力散热,担负加剧,免疫力随之下降。因而,痤疮、皮炎、湿疹、癣都会不速之客。

每人身上都有3个“排湿口”

假如立秋后不注意祛除残留之湿,这些湿邪就会停留体内,伤及脾胃,甚至为咳喘埋下病根。

中医为我们引荐3个身体自带的天然祛湿开关,平常能够多按按。

委中穴

委中坐落腿窝中心点上,膝关节后边,走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排毒祛湿的通道之一,委中就是这个通道上的分泌口。主张我们平常多击打此穴,每次30次左右。

曲池穴

曲池穴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大肠经的湿浊之气常集合于此。

该穴坐落肘横纹外端,手肘关节曲折的洼陷处,我们平常可在肘窝方位接连敲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

阴陵泉穴

坐落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洼陷中。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办理身体水液的穴道,是人体重要的排湿大穴,常按有清利湿热、健脾益肾的成效。以穴道为中心,用拇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各揉1~3分钟。

别的,饮食上可在菜里加些姜、蒜、辣椒以利湿。日子中莫贪凉,适量运动排排汗。

本期修改: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共享到朋友圈。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