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升空的这颗卫星可以一眼看遍北京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9-12 17:05:22  阅读:2797 作者:责任编辑。陈微竹0371

郭睿 李莉 科技日报记者付毅飞

9月12日11点26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资源一号02D卫星送入预订轨迹。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 郑逃逃摄

这颗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发的卫星,还有个很写实的姓名——5米光学卫星。分辩率优于5米、光学遥感,这些特色都包含在里面。

这颗听上去很一般的卫星,有着特别身手。它装备了9谱段可见近红外相机和166谱段高光谱相机,将在国内初次完成8个多光谱一起对地观测。凭仗特别的“天眼”,它不仅能将微观现象、微观细节尽收眼底,还能对观测方针层层剖析,看到奇特的光影世界,以此服务于国计民生。

一眼看遍北京城

农用地、商业用地、建造用地、旅行用地、居民住宅地,国土资源有着自己共同的“户口”。相较于传统的办理方法,经过卫星进行微观把控具有直观、高效、时效性强等特色。

5米光学卫星项目经理李一凡介绍,该卫星将作业在778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迹,其带着可见近红外相机幅宽达115公里,可以完成大中型城市一次性全掩盖。

可见近红外相机是5米光学卫星的主载荷,由五院508所研发。据该所载荷副总规划师王军介绍,这台相机幅广大,一眼就能看遍北京主城区;谱段多,交融后图画色彩愈加艳丽。一起其全色图画可分辩地上2.5米的景象,大街、修建、车辆、山地水系、地貌形状等均清晰可见。

焦平面是相机光机主体的重要部分。508所相机技能担任人于生全说,这台可见近红外相机谱段数多达9个,为完成大幅宽,又需求多片探测器拼接,在有限的空间内完成通道分光、多谱带成像、探测器拼接、电路板装置、探测器散热等功能,焦平面规划难度极大。经过对多种计划剖析比照,研发团队选用了双通道多谱段高集成焦平面技能,两个通道分别用五色和四色探测器成像。这使得该相机可以获取以往2台相机才干获取的景象信息。

探究色彩的奥妙

“红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毛泽东在一首《菩萨蛮·大柏地》中,描绘了大柏地雨后的风光。

不过,传统的色彩概念已被近代科学所推翻——物体的色彩并不是本身的特点,而是吸收和反射光的成果。例如,赤色的物体是吸收了白光中其他的色彩光,反射形成了咱们眼中的赤色。不同物体的反射光不同,同一物体不同状况的反射光也不同。因而,物体反射出的不同色彩光,其实蕴藏着丰厚的信息,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5米光学卫星正是带着这一任务来到太空。它会将这些信息拍照成林林总总的相片,作为辅导人类观测地球、微观决策、微观调控的攻略。

明矾石、高岭石、白云母、玉髓……地底的矿藏成分扑朔迷离。而5米光学卫星带着的166谱段高光谱相机,可以将它们层层分化。该相机一次成像将发生166张带着不同色彩信息的相片,精确捕捉各类矿物质反射的光信息,经过反演核算,可以推算出矿藏的含量和掩盖规模。可以说,这些相片组成之后妥妥便是一张“藏宝图”。

要完成一次166张相片连拍,需求数据存储和传输才能作保证。卫星副总规划师韩波介绍,星上供给每秒900兆的数据传输,以及2T的数据存储才能,一起选用第三代高速数据传输产品和双点波束天线提高数据下行才能,助力卫星在轨高效安稳运转。

研发团队与卫星合影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供图

继续观测、指哪拍哪

除了微观的广角拍摄,5米光学卫星也可以将镜头聚集微观事物。

以农作物栽培来说,遥感数据不仅能告知栽培面积、亩产信息,经过多光谱及高光谱图画的精密差异,甚至能差异该农作物的不同品种和不断成长阶段,完成成长的全流程监控。

5米光学卫星还具有多项身手。李一凡表明,该卫星的重访周期最快可在3天以内,针对填海造陆、退耕还林等改变较快的方针,具有继续观测才能。一起卫星选用三轴安稳对地定向操控形式,具有偏航定标才能,即便观测方针不在下方,也能敏捷调整姿势,指哪拍哪。

记者了解到,5米光学卫星的发射入轨,标志着我国中分辩率光学遥感卫星正式进入事务化运转阶段。未来它将与后续系列卫星组网运转,为国家自然资源财物办理和生态监理作业供给安稳的数据保证,一起统筹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城乡建造、交通运输、应急办理等相关范畴使用需求。

其实,

今日发射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上,

还搭乘了其他“乘客”

我国首颗专用于极地气候与环境监测的

遥感小卫星—“冰路卫星”。

新闻多亮点:

我国首颗专用于极地气候与环境监测的遥感小卫星成功发射

科技日报记者 陈瑜

9月12日11点26分,我国首颗专用于极地气候与环境监测的遥感小卫星—“冰路卫星”(又叫BNU-1,即京师一号)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冰路”的英文为Ice Pathfinder,即“冰之探路者”,涵义极地冰雪研讨探路者,或许“冰上丝绸之路”的探路先行者。

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南北南北极以及青藏高原区域发生着剧烈的改变,引发全球广泛重视。我国科学家于2017年提出“极地天基遥感观测体系”的规划,其间包含由24颗小卫星群组成的小卫星星座。“树立小卫星星座的方针是对极区完成愈加高频次的遥感观测,协助全球的极地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极地的改变趋势,提高对极地未来改变的猜测才能。”卫星首席科学家程晓教授说。

此次发射的冰路卫星即为小卫星星座的首颗试验星,入轨后卫星宽幅相机对地成像幅宽744公里,分辩率约74米。“100米级分辩率相机的规划是我国创始,现在世界干流的极地遥感数据以30米和250米分辩率为主,前者分辩率较高但重访周期需半个月,后者可每天掩盖极地一次但分辩率过低,此次将分辩率定在74米,可以统筹重访和精密度,将为世界科学家供给一种新的研讨数据源。”卫星科学规划担任人、北京师范大学全球改变与地球体系科学研讨院刘岩副教授指出。

冰路卫星以极地观测为主要任务,其数据不仅是极地科学家的福音,一起关于其他从事全球改变研讨的科学家也十分有用。“700公里幅宽的中高分辩率掩盖可以一次性掩盖整个京津冀及毗连区域,接连推扫还可以把东北三省、京津冀和华东区域一次性成像,关于研讨了解云和气溶胶的改变规则十分有意义”,气溶胶研讨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全球改变与地球体系科学研讨院吴其重副院长在发射现场表明。

此外,该星还带着有窄商场高分辩率遥感相机和船只AIS接收机,可以完成船只定位和遥感的同步观测,可在北极航道开发、应急事情监测等特定使用中发挥作用。

据悉,卫星在轨测验完成后将交由南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试验室(珠海)担任运营,该试验室正在建造“三极环境与气候大数据中心”,为全球科学家供给三极区域的环境与气候数据及大数据剖析渠道。

来历:科技日报

修改:李俊霞(实习)

审阅:管晶晶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