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御街行》
思忆心中恋之女子,竟是如此哀艳的事。
是夜,八月十五中秋夜。伊人不在,他单独一人行走在荒芜月下。周身静谧似井,哀沉凄绝。纷繁枯叶和着落花铺满香阶,甚至连叶落的纤细动静都可明晰中听。"纷繁坠叶飘香砌,夜幽静,寒声碎。"这夜, 也真是静得令人心碎。
猛然想起"夜来香"。大约也是要在这清冽的夜月衬托下,浓香似涟漪,刚才一圈一圈漾开,穿堂入巷,漫入女子闺室,漫入他的心中。
他是真的在思念她。一如当年的初相见,人海里确定了互相。仅仅彼时,谁也不知,有朝一日,他们会天边两相隔,千里共婵娟。"真珠帘卷玉楼空",她是真真切切地离开了。
"天淡银河垂地",又有一种不行细说的风情。视野止境是六合交代的一线相关,恰似银河垂地,也有一种说不出的空荡与空旷。在很多暮色之上,年年中秋都是月华如练,此刻却是无人相伴,孤自仰视。
他心中郁结难抒,所以想借酒消愁。但是不曾料,酒未进口,却已泪流。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悲伤处。男人如若成情痴,定是痴情过女子。
"残灯明灭枕头,谙尽孤眠味道。"灯已烧残,火光明灭之间,也只能欹枕而卧,单独尝尽孤眠的味道。"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逃避",这一句真真写得让人落泪。若不是读到这一阙词,大约也不会知道范仲淹竟是如此情深之人。
中秋夜里寄想念,是民间常情。但最孤绝的,大约仍是嫦娥奔月后,与丈夫后羿六合两相隔的那一种无望。
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版别很多,最早见于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
《淮南子·览冥训》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欣然有丧,无以续之。何则,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东汉高诱批注曰:"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 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
据《淮南子》所写,羿从西王母处求来不死灵药,想研讨这不死之药是怎么制成。却被姮娥盗取,服药之后,姮娥便升天奔月,成为月精。羿也因而无法得知不死之药是怎样制成的。
东汉闻名的地理学家张衡在其一篇地理代表作《灵宪》傍边也说到了"嫦娥奔月"一事。但张衡写道:"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说嫦娥奔月之后便成了蟾蜍,而非月精。此又为一说。
韶光曲折,"嫦娥奔月"的传说被后人赋予了愈来愈丰厚的内容, 比方玉兔、吴刚、广寒宫,逐渐形成了今天民间撒播的说法。中秋吃月饼的风俗,也是由此传说而来。
嫦娥茕居广寒宫,夫妻二人六合相隔,犹似牛郎织女,难得一见。后来,嫦娥探知可使二人团聚的方法,即每当八月十五,后羿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接连呼喊嫦娥之名。如此,夜里三更时分,嫦娥便可下凡与后羿团圆。
中秋、月饼、团圆、嫦娥奔月,都是美到令人讶异的词语。国人从来充溢才智,即使再寻常的事物,经千世撒播,也会被赋予美不行言的包含。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以及节日里的每一道食物、每一个物件、每一种图腾,皆是如此。
李商隐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有爱,即可慰想念,范仲淹亦是懂得。诱人的,是春花秋月又顺风顺水的生生世世吗?不对。令人心生敬意的,是饱经劫难后千疮百孔亦执迷不悟的贞烈和骁勇。爱,只要在龙潭虎穴之上,才干令人得到之后心如磐石, 无所搬运。
一切容易得到的,总难以被爱惜。
-
图/《岁时书,古诗词里的我国节日》插图,摄图网版权图片
文: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