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书法爱好者总是在书法学习中诉苦:我练了这么产量怎样就练欠好呢?当然了,练欠好的原因许多,可是不是有这种原因:“喜新厌旧、三心二意、朝梁暮陈”。许多人虽然也知道学习书法需要从临习古代名家碑本开端,可是古代书法经典汗牛充栋,常使他们目不暇接:今日看到颜真卿的楷书刚健雄壮、大气磅礴,觉得不错,所以拿降临习;可是没过多久又发现禇遂良的楷书如佳人婵娟、不堪罗绮,自己也很喜爱,所以便弃颜而学禇。今日觉得米芾行书帅气剽悍、八面生姿,所以就学米芾行书,可是明日又听人说篆隶高古,所以又弃行书改学秦汉碑版。
有许多书法爱好者便是这样三心二意,不断改换自己描摹师法的目标,朝颜暮褚;不断地改换自己学习的书体和仿效的书风,时而楷行,时而篆隶,既想临帖,又想学碑。虽然他们也用心临习碑本,花了许多时刻,可是总是前进缓慢,写不成姿态。他们的书法就像是一座永久也建不起来的房子,由于他们刚建好结构,立刻又把它撤除,重整旗鼓再去重建,就这样不断重复。所以,朝梁暮陈是学习书法的大忌。
智永《真草千字文》
当然,这并不是要求习书者在挑选了一个自己喜爱的书体及其名家碑本之后,要从一而终,而是说自己需要在一段时期内,心无旁骛,专注临习。究竟多产量呢? 依我看,最少要两三年。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过,学习书法并不难,便是选取一个古代名家临之,两三年自可名家。这话说得夸大了点,实际上赵孟頫早年曾重复临 习智永《真草千字文》,一写便是20年,达到了与之俱化的境地。42岁时,他重题自书《千字文》时说:“仆廿年写《千文》以百数”;中年今后,他开端专攻 “二王”,像《兰亭序》《黄庭经》《洛神赋》等书帖,他诲人不倦,数百遍地临习。由于重复临习,对名家著作已纯熟于心,听说他能够背临13位古代名家的著作,这等功力现在的人还有吗?
不仅对一家一派经典著作的临习要专注,便是对一种书体的学习,也不能浅尝辄止,盲目寻求“各体兼善”。
由于,篆、隶、楷、行、草等不同书体,都有各不相同 的结字规矩和笔法体系,行笔时速度和节奏也各不相同,要熟练地把握一种书体并非易事。便是王羲之也理解自己的草书没有东汉时的“草圣”张芝写得好,由于自 己在草书上下的功夫不行,比起张芝,要“愧于精熟”。民国书法家于右任有了碑学根底之后,便专门操练草书,他是每天只临写操练一个字,不过集腋成裘,坚持 两三年今后,便可草书了。孙过庭说:“草贵流而畅”。惋惜的是,于右任以碑学为根底,他的草书哪里能写得流通呢?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
学习书法也常讲“转益多师”和“遍临百家”,仅仅习书者要知道,这种渊博有必要建立在专攻的根底之上。在实际中咱们可常常见到,一些人一辈子便是专攻一两个 古代名家书体,最终终成名家,而那些经常改换取法目标和书体的人,则一事无成。所以,习书者有必要首要建立“主体”,即在临习一家一派的经典中,长时间滋润, 建筑起自己书法的主体风格,然后再去学习别家别派,乃至是别种书体,在原有的主体结构上进行“装饰”,最终让它变得金碧辉煌,独树一帜。
图文:来历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一切
丨重视后每晚8点品读不一样的书法观念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