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明傍边,诗词、绘画以及书法联系严密,彼此间都有彼此交融的当地。诗人往往写了一首诗,就有书法家题写;也会有绘画家依据这首古诗的意境,画上一幅画。而有的画家则是先有了一幅画,再依据画中的风光题上一首诗。
这样就形成了古典诗词傍边一个很重要的类别,叫做题画诗。
一直以来觉得最精彩的题画诗篇应该是王维的《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一首古诗尽管只要20个字,但却有无尽头的意味,也更像是一个谜语。这首题画诗为往后一切的此类著作树立了一个典范,咱们今日所看到的这一首题画诗也很精彩,也是在停止的画面傍边寻求动态美感。
碧波丹山映杖藜,落日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这一首古诗便是明代沈周的《题画》,沈周是其时十分闻名的一个书画家,和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人并称为明四家。能和唐伯虎并排,看得出他的绘画著作十分超卓。
这首古诗的一开始,便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美丽场景。“碧波丹山映杖藜,落日犹在小桥西”,拄着拐杖清闲散步在青山绿水之间,还未落山的太阳斜斜地挂在小桥的西边。这是多么美丽的风光啊,画作傍边有溪流,有小桥,有山峰,有落日,还有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翁。
尽管这是一幅画,但读来仍然画中有诗,就好像感同身受一般。尤其是其间落日、小桥意象的摆放,更能从中读出中国画的滋味。
但这样的画面毕竟是停止的,并没有脱离平面画作论说的领域,多了些详尽,可是毕竟少了点生机。所以,诗篇的后两句极力体现出绘画的动态之美。
来看:“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轻声低语却不小心惊飞了溪鸟,它们啼叫着飞入那乱云的深处。
诗人所看到的风光并不是天然中实在存在的,而是绘画中的。但单纯是绘画的局面又太过于单薄,没有什么别致的亮点。诗人的下笔落笔就在其间可以凸显出画面动态美的风光之上,第三句傍边用了一个“惊”,第四句傍边的“飞入乱云深处啼”,用了一个“飞”,一会儿写活了,使得画面更有动态感,更有生命力之美。
诗篇的前两句对动态美的风光描绘十分超卓。而在后两句傍边,更是凭借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响把停止无声的画面写活了,才真实看得出其间的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