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
粥粉面饭,
是广州人日子的日常。
每天看着身边的食肆,
开了关、关了开,
并不会让我们有太多的悸动,
但烟火气下的情面味,
却在心田渐渐累积。
终究凝集成了一道道美食,
让我们久久回味。
今期香港人在广东
要和你介绍的是:
回归的云吞面
一碗细蓉著名粤港澳
细蓉,
是粤港两地对云吞面的特别称谓。
欠好面食的广东人,
对它却是情有独钟,
有人爱吃了几十年,
就有人制作了几十年。
麦奀广州主办人-卢鸿春:
传统云吞面以汤底为先,汤底一般用上肉、头汤、地鱼,虾米熬足20个小时,才供客人食用。
卢鸿春是一位地道的香港人,
他是麦奀的学徒,
也是面店在广州的主办人。
当年奀叔爸爸麦焕池,
被称为“广州云吞面大王”,
店肆遍及西关。
不过好景不长,
1938年10月广州沦亡,
麦焕池举家南下香港躲避战乱。
而深得父亲真传的奀叔,
30年后在香港重开面店。
麦奀广州主办人-卢鸿春:
质量很重要,奀叔坚持用大海虾包云吞,面条打出来很有耐性,历来都不偷工减料,我现在都是依照他的要求。
回到广州 续写未来
尽管面店在香港大受欢迎,
可是“落叶归根”始终是奀叔的愿望,
惋惜直到奀叔离世,
这碗正宗的云吞面,
仍是未能回归广州。
麦奀广州主办人-卢鸿春:
便是想将麦奀带回广州,回归广州。
为了完成奀叔的愿望,
作为学徒的卢鸿春,
在2014年总算在中山二路开了广州榜首间店。
他们仍然坚持上世纪20年代的手工,
让不少广州邻居大赞。
同饮珠江水 共食云吞面
跟随着广州开展的脚步,
这碗云吞面也进入了开展快车道。
从中山二路到珠江新城,
从老城区到新城区,
面店以一年开一间店的速度扩张。
而此刻,
如何将这门传统厨艺薪火相传,
显得尤为重要。
麦奀广州主办人-卢鸿春:
想培育一群有功底、会坚持的人,假如一炮而红,开几十间店很简单,但坚持质量,把传统的概念传下去,需求他们渐渐承受。一炮而红,然后一炮而灭,这样没意思。
邻居们喜爱这碗香港云吞面,
而店内店员,
也喜爱这位来自香港的老板。
学徒-李先生:
学会了做云吞面,焖牛筋、牛腩、猪手等,还有煲粥,更学会了做人,春哥人很好。
历经大半个世纪,
这碗云吞面,
走过战乱、兴衰、重生,
总算再回到广州续写未来。
一碗碗用心打造的云吞面,
满载着故乡情面,
也承载了考究好味道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
人如初,味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