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宋填词107宋徽宗看不起范成大看不上今被故宫博物院视为瑰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12-17 10:21:20  阅读:1779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前语

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的雅好,苏轼点评王维时,有诗中有画、诗情画意之语,许多文人诗书画都很拿手,例如这位东坡居士。

南宋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的画却从前被宋徽宗讪笑为村夫子所画 ,并且也被范成大所轻视。

这个人叫做扬无咎,字补之。

其画在南宋后期却被点评不下“百千金”,其诗被认为“无一点庸俗”。今日他的《四梅花图》和《雪梅图》被保藏在故宫博物院,成为价值连城。

扬无咎四梅图·将残时

一、奉敕村梅

北宋词人柳永好作艳词,引起宋仁宗不满。传说宋仁宗在进士放榜之前划去了柳永的姓名,并说“且去填词”。所以柳永便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时刻过去了差不多70年,又有了一个相似的故事。这回不是由于诗词,而是由于画。

明朝的解缙在《跋王侍郎所藏杨补之梅》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

予乡前辈杨君补之,世家清江。所居萧洲有梅树大如数间屋,苍皮藓班,繁花如簇。补之日临画之,大得其趣,间以进之徽庙,徽庙戏曰村梅。因自署奉敕村梅。更作疏枝冷叶,清意逼人,而徽庙不及见矣。《跋王侍郎所藏杨补之梅》

解缙说咱们家园在宋朝时有一位画家叫做杨补之,他家门前有陈旧巨大的梅花树,所以杨补之每日描摹。有人就把他的画进献给了“ 徽庙”,“ 徽庙”是北宋皇帝赵佶的庙号。宋徽宗但是一个大画家、大诗人、大书法家,但是他却瞧不上杨补之的画,称之为“村梅”。所以杨补之学起了柳永,自称“奉敕村梅”。

但是这个“村梅”有点象梵高,比及画也值钱了,人也知名了,人也没了。听说南渡今后,有宫人将他的梅花图挂在墙上,居然能够招蜂引蝶,宋高宗感到惊讶,去找杨补之的时分,他现已逝世了。

南渡后,宫中以其梅张之璧间,有蜂蝶集其上,惊惟求补之,算了物故不可得矣。其平生耿介,不慕荣利故,不俯仰时好,不得而知也。侍郎王君得此,绍兴中作,正其”奉敕村梅“后晚年得意之笔,重可宝也。《跋王侍郎所藏杨补之梅》

解缙说王侍郎所保藏的这幅画,是杨补之晚年的得意之作,不知道是不是今日故宫里的保藏品。

扬无咎四梅图·怒放时

二、和尚的学徒

杨无咎(1097─1169年),字补之,号逃禅白叟,是清江(今属江西省)人。他自称为东汉扬雄之后,所以他的姓氏好像姓扬而不是杨。 他绘画尤拿手墨梅 ,书学欧阳询,有《逃禅词》一卷传世,词多是题画之作。

据传说,扬无咎学画师出一个和尚。宋朝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四记载:

绍兴 初, 花光寺 僧来居清江慧力寺 ,士人杨补之 、 谭逢原 与之交游,遂得其传。 补之 所作,后益超出,格韵尤高,然觴次醉餘,虽娼优墙面肯为之,他有求者往往作难。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若以游艺请,则牢辞固拒,如不愿闻。故其画亦不多见,人亦不知其名也。 《独醒杂志》

绍兴初年,有个和尚来到了杨补之家园清江的慧力寺,杨补之 、 谭逢原 常常与其交游,得到了他的真传。特别是杨补之的著作水平更高一些。每逢他喝酒痛快时,即使是风月场所的墙面也肯作画,而他人有求时却不愿容易动笔。只要遇到志气相投的人才肯方位作画,所以他的画并不多见,名声也不嘹亮。

曾敏行也是一个文人画家,与胡铨、杨万里是老友。他说杨补之学画是在南宋绍兴时,看来宋徽宗笑话杨补之的画为“村梅”,或许是破绽百出了,有人说这是宋孝宗对杨补之的点评。

扬无咎四梅图·欲开时

三、一副梅花图令娼家壮门户

南宋时赵希鹄写过一本《洞天清录》,为杨补之平了反,说其画作现已”不下百千金“:

临江杨无咎,补之,学欧阳,率更楷书,殆所传神,以其笔画劲利,故以之作纸梅,着笔便胜花光、仲仁。补之尝游临江城中一娼馆,作折枝梅于乐师矮壁。至今,交游士夫多往观之。娼藉此以壮门户。端平间为偷儿窃去其壁,车马顿希。今江西人得补之。一幅梅价,不下百千金,又诗笔新鲜,无一点庸俗。惜其生不遇苏黄诸公,今人止以能作墨梅目之,竟无品题之者。

赵希鹄说杨补之着笔就超过了他的教师花光和尚。当年在风月场所画了一幅梅花在乐师矮壁上,惹得士人常去赏识,娼家因此而壮门户。没想到宋理宗端平年间居然被偷了,成果生意一泻千里。这更有点像流连于倡家的柳永了,柳永送词他送画。

赵希鹄还说现在他的一副梅花图无价之宝,别的杨补之的诗词风格新鲜,不沾一点俗人之气。惋惜没有时无伯乐,他没有生在苏轼、黄庭坚的年代,今日的人仅仅把他作为一个画家算了,没有高人给予恰当的点评。

扬无咎四梅图·未开时

四、范成大说扬无咎去梅实远,

宋代诗人范成大也爱梅家,他有一个园子名为范村园,《范村梅谱》是创造的关于梅花的专著。其间描绘了十二种梅花。

不过范成大对杨无咎点评不太高:

江西有杨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观杨氏画大畧皆气条耳,虽笔法竒峭,去梅实远。《范村梅谱》

之所以有如此点评,是由于范成大认为梅花之美应该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而扬无咎笔下都是气条算了:

“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其新接稚木,一岁抽嫩枝,直上或三四尺,如酴釄薔薇辈者,吴下谓之气条,此直宜取实规利,无所谓韵与格矣。”

吴下谓之气条,不知道气条是啥意思,估量是指枝条过于和婉、短少改变 。

《四库全书》说范成大关于扬无咎的点评”与宋孝宗诋无咎为村梅者所论附近”。或许纪昀他们都认为村梅的点评是出自于宋孝宗而不是宋徽宗。范成大比赵希鹄大了半个世纪,或许此刻扬无咎的画还没那么受人推重。

扬无咎四梅图·元朝柯九思和词四首

五、四梅图与四首词

在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上,能够正常的看到扬无咎的《四梅图》。有爱好的朋友去网站上赏识高清的原图。在图上扬无咎阐明记载了其时作画的原因:

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怒放、一将残。仍各赋辞一首。画可信笔,辞难命意。却之不从,勉徇其请。予旧有柳梢青辞十首,亦因梅而作,今载此腔调,盖近时喜唱此曲故也。

扬无咎说范端伯让我画梅花,分别为未开、 欲开、 盛 开、将残四种形状。画画吗简略,但是作词就难些了。有从前从前填过十首《柳梢青》,刚好也是写梅,就题在这幅画上吧。也是由于最近喜爱哼唱这几首曲子的原因。

扬无咎四梅图·题跋

下面持续写到:

端伯奕世勋臣之家,了无膏梁气味,而胸次散落,笔端灵敏,观其好尚多么,不问可知其人也。要须亦作四篇,共夸此画,庶几衰朽之人,托以俱不泯耳。乾道元年七夕前一日癸丑,丁丑人扬无咎补之书于豫章武宁僧舍。

范端伯,名直筠,为名相范仲淹的曾孙。 “乾道元年”,即公元1165年,扬无咎时年六十九岁。

这四首《柳梢青》,在《四梅图》上也清晰可见,如下:

渐近芳华,试寻红瓃,经年疏隔。小立风前,恍然初见,情如相识。为伊只欲颠狂,犹自把、芳心珍惜。传与东君,乞怜愁寂,不需要勒。(未开)

嫩蕊商议,无量幽思,如对新妆。粉面微红,檀唇羞启,忍笑含香。休将春光包藏。抵死地、教人断肠。莫待开残,却随明月,走上回廊。 (欲开)

粉墙斜搭,被伊蛊惑,不忘时霎。一夜清香,恼人无寐,可堪开匝。晓来起看芳丛,只怕里、危梢欲压。折向胆瓶,移归芸阁,休薰金鸭。( 怒放)

目断南枝,几回吟绕,长怨开迟。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欲调商鼎按期。可奈向、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将残)

《柳梢青》在有仄韵有平韵,扬无咎四首词中两首平韵、两首仄韵。不知道读到这儿的朋友,您最喜爱哪一首?

在四梅图的左面还有元朝柯九思次韵唱和的四首词,有爱好的朋友能够看看上面的图片,这儿就不录入了。

扬无咎四梅图·柳梢青四阙

结束语

扬无咎自号逃禅白叟。《孟子》有"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之说,有”弃暗投明“之意。陶渊明有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又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天然。

杜甫也从前有诗云: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或归于佛门、或归于天然,都是逃离人世纷扰之意。不过从逃禅白叟的四首《柳梢青·咏梅》来看,仍是逃不得人世纠葛与断肠想念。

尽管徽宗或许孝宗看不上杨补之,但是宋光宗赵惇却十分赏识,并且有诗为证,《题杨补之红梅图》:

上一年枝上见红芳,约略红葩傅浅妆。今日亭中足色彩,或许无意谢东皇。

扬无咎传下来的画好像不太多,不过他的词却是传下来一百多首,现已比李清照走运了。

结束语,以常规填一阙《柳梢青·咏梅》为今日的作业。

傲雪红妆,寒溪悄立,谁与思量。雁信云遮,天边春渺,笑靥愁肠。

横斜疏影回廊,但永夜、芳心隐藏。风惹秋千 ,半边明月,一缕清香。

@老街滋味

观宋填词106 这首咏梅词被误解为朱敦儒的著作 其实作者是朱翌

观宋填词105 吕渭老默默无闻 有人却说其词不输于苏轼秦少游

什么是诗的撞韵?什么是词的撞韵?撞韵是一种诗病吗?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