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子面 ,永久不变的年味
文/张晓科
非常时期的今年新年,举国上下众志成城,风雨同舟携手抗击疫情。不走亲访友,不待客集会,咱们足不出户,总算过了一次史无前例安静吉祥地新年。
回想以往新年,咱们西府人总是在一碗碗汤煎油汪,美味可口的臊子面中高兴度过,这才叫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过大年。
小时候,每年腊月二十七八,爹娘才开端燷(lan)臊子。 臊子要挑肥而不腻,精而不瘦的肋条肉。看着爹一刀刀把肉切成薄厚均匀,巨细共同的碎丁。再剁好姜沫葱段,准备好一盆红萝卜丝。眼馋地我围在案边,爹娘撵也撵不走,总想早早等着吃燷好地臊子。
肉入油锅中,灶膛下中火不断,肉在锅中轻搅慢翻。等肉内油脂大部浸出,再放入大料文火慢炖一个多时辰,起锅前参加香醋,酱油,食盐,红罗卜丝和辣子面。
出锅地臊子色泽红艳,肉丁内酥外嫩油而不腻,汤汁透彻清亮,滋味鲜美,老远就能闻到扑面而来地浓浓肉香。
记住那时村中大人之间挑逗怄气,总会嘣出这句话"我就不信,离了你这个红罗卜,还燷不成臊子"。虽然说的是呕气话,但那时家家燷臊子,还真少不了加红罗卜。现在燷臊子早己不再用红罗卜,可滋味照样香爨(cuan)纯粹。
西府人的年总离不开酸辣味美的臊子面。上至花甲白叟,下到三岁小儿,只需一端起臊子面,总是"不解馋绝不撂碗"。
正月待客,早上臊子面是雷打不散的风俗。并且吃法甚是考究,“先从汤宽面稀的碗里挑一筷头细如龙须,白若银雪的面条,再在油汪汪的汤中顺势一摇一晃,接着放到嘴边悄悄一吹,只听"滋溜"一声,汤中淡淡的酸,麻麻的辣,浓浓的香,全被带进口中,舌尖倾刻五味俱全浓香四溢,头顶热气直冒,浑身上下舒热。
小时正月初二跟娘去舅家拜年,娘下厨帮灶,都会被性情良善的妗子挡住。吃饭的当儿,妗子从厨房仓促出来,手端两碗热火朝天的臊子面急速送到桌前。总笑容满面地叮嘱娘,"大姐,您尝谐和,盐醋轻重,汤煎火不。"
娘用欣赏的口气回道:"滋味正好,汤也煎火得很.,咱家每年淋地醋后味真香。"乐得菊惠妗子一个劲地微笑道"大姐尽夸奖我,这碗汤煎火",顺手又把一碗臊子面递给了娘。
急忙中妗子又回来厨房,锅边风箱开端一拉一合,"咣当咣当"地响起来。透过窗户,一股炊烟从房顶的烟囱悠然飘出,又在空中悄悄淡去。现在回想当年在妗子家吃过的臊子面,口有余香,止不住咂嘴回味。
臊子面自西周文王撒播至今天,历经几干年仍鼎盛不衰,自有它的精妙之处。天工造物,各尽其才,这或许是老天赐予勤劳朴素,热爱日子地西府人,一道绝世仅有的美味佳肴。
"人有情面,酒有酒醇,
汤要有味,面要飘香。"
西府人,逢年过节,啥都可以缺,便是少不了臊子面。他不仅仅是日子中一道经典美食,更是传承着一种深沉浓郁饮食文化。
西府人大年头一,家家要做臊子面。
焚香祈福,汤敬六神,
上敬六合,风调雨顺,
下拜神灵,五谷丰登,
恭请土君,四季安全,
后祭先人,万世思恩。
这一碗看似平平的臊子面,把年的欢欣、年的祝愿、年的感恩、全都满满盛在其间。
感恩新年,让四海之内,五湖之中的亲人再次团圆。
把彼此挂念的心紧紧凝集,把红灯高挂光耀门楣,把鞭炮点响震彻八方。
"谁家门前客,原是臊面香"。
臊子面,是咱们西府人:
花红柳绿的春,
清山绿水的夏,
满载丰盈的秋,
欢聚一堂的冬,
红红火火的年。
这便是西府人永久不变的年味——唇齿留香的臊子面。
张晓科2020/3/20
配图来源于:网络 人民网陕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