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果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5-05 17:47:18  阅读:7447 来源:腾讯国风作者:责任编辑NO。姜敏0568

经过5月1日至4日四个下午的项目报告,5月5日下午,终评评委会经过评定和投票,终究产生了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究结果在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宣告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窟窿遗址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开掘项目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按时代迟早排序)

现代人鼻祖的日子印记

陕西南郑疥疙洞旧石器时代窟窿遗址

开掘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讨院

我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讨所

南京大学

项目负责人:王社江

疥疙洞遗址文明序列及演进次序清楚。发现了距今10~1.5万年间丰盛的遗址和遗物,包含人类活动面、石器加工点、火塘等,进一步丰盛了我国境内10~5万年间的要害考古材料,填补了汉中盆地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窟窿型居址的空白。距今3~2万年间的前期现代人类化石的发现更为可贵,为东亚现代人本乡来历供给了重要的考古学根据。这些发现为探究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带晚更新世人类文明开展,讨论我国甚至东亚区域现代人来历研讨等严重课题供给了很重要的新材料。

疥疙洞遗址近景(西北-东南)

遗址地层堆积(西-东)

第一期石制品

洞外打乱堆积筛洗出的人类牙齿与头骨残块

第三期动物化石(1.剑齿象与犀 2.鹿科与牛科 3.熊与野猪 4.食肉类)

东亚玉文明的曙光

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

开掘单位: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讨所

饶河县文物管理所

项目负责人:李有骞

最新的考古发现极大丰盛了小南山遗址的文明内在。跨度达15000年的文明遗存对构建黑龙江下流甚至沿海区域的考古学文明序列含义严重。一片新石器时代前期墓地的发现特别的重要,为研讨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时代前期墓葬形制演化和文明序列供给了名贵的材料。玉珏等玉器的很多出土,为我国玉文明的来历和传达,以及前期玉器加工技能等问题的研讨供给了名贵的材料。新石器时代晚期房址及具有沃兹涅谢诺夫卡文明特征陶器的发现也丰盛了这一时期该区域的文明内在。

2017年墓葬出土的玉环(邓聪拍照)

2019年墓葬出土玉器状况

2019年小玉坠出土状况

第二墓区积石堆近景

第五期的半地穴房址

皇皇巨城 巍巍高台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

开掘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讨院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作业队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

项目负责人:孙周勇

皇城台作为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其所带给世人的新发现不断改写学术界的知道,改变了对我国前期文明开展高度的传统认知。揭露出的我国史前时代最为壮丽的修建群,反映了石峁社会的高度杂乱化和强壮的安排能力。结构杂乱的门址、规划巨大的台基、气势磅礴的石砌护墙、规划精巧的城防设备,以及石雕、陶鹰、卜骨、口簧、玉器等高等级遗物的出土,在我国前期城址中很少发现,也承认了皇城台宫城的性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台基上新发现的石雕,其主题和艺术风格表现了石峁遗址与我国史前其他区域甚至更大地域规划的相互影响,反映了前期文明交流的杂乱性和石峁先民的精力层面,对后世也影响深远。

皇城台作业区域

东护墙北段上部搁置堆积内出土陶鹰

东护墙北段上部搁置堆积内出土口簧

门址外瓮城出土玉钺

大台基南护墙11号石雕细部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制的始源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开掘单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讨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项目负责人:秦岭 曹艳朋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是国内最早发现并承认的史前城址之一,此次开掘进一步承认了城址严整规划的方正格式,尤其是坐落城址中轴线上的路途是现在国内经考古开掘承认的最早的城市“中轴线”,城内的高台式排房修建也以“中轴线”为根据进行规划规划。发现了无缺的前期城市排水系统,是国内首见。龙山路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车辙,将车(或许是双轮车)的来历提早到龙山时代,并与大时代布景下的东西文明交流相吻合,含义严重。这些特点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维的源头,在城市开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杰出价值。一同也提醒出了龙山时代大布景下广泛的跨区域文明交流与交融的现象,有助于深化知道华夏区域文明来历的特征,对知道国家文明的来历具有严重含义。

城址布局图

中轴线、排房、城内排水布局

龙山时期排房F33(上为南)

南城门附近排水设备

龙山时期玉冠饰残片

战略资源 国家力气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

开掘单位:

我国国家博物馆

山西省考古研讨院

运城市文物维护研讨所

项目负责人:戴向明

经过科技检测可知西吴壁遗址冶铜作坊的产品为纯铜,阐明该遗址是一处以锻炼纯铜为主,兼可制造小型东西的聚落,填补了学界对前期青铜器出产锻炼环节的空白。这是学界初次在附近夏商王朝的腹心地带开掘专业冶铜遗址,具有重要学术含义。二里头时期的木炭窑、二里岗基层冶铜炉,以及二里头和二里岗时期的其他冶铜遗物,和从前发现的冶铜遗存一同,丰盛了西吴壁遗址的内在,呈现出一种规划大、专业化程度高的冶铜作坊形状,为深化探究前期冶铜手工业技能及出产方式,甚至探究夏商王朝的兴起与操控、开发、使用铜这种战略资源之间的联系供给了名贵的什物材料。

二里头时期的木炭窑

二里头灰坑中出土的铜矿石

二里头时期的鼓风嘴

二里岗上层期冶铜炉残迹YL1奠基坑内的人骨

二里岗时期的残炉壁

寻觅“玉石之路”的踪影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开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讨所

项目负责人:陈国科

旱峡玉矿遗址是甘肃河西走廊区域前期玉矿遗址查询、开掘的重要发现,也是我国现在发现时代最早的透闪石玉矿遗址。其与马鬃山径保尔牧场玉矿、寒窑子玉矿遗址的发现,证明了自公元前两千纪初至公元前后河西走廊西部区域的玉料挖掘活动,对了解我国西部区域玉料来历、挖掘玉矿的族群、玉矿收集集体的聚落形状、迟早不一同期玉矿挖掘者的出产安排和管理模式等都具有重要含义。上述发现也为深化知道前期“西玉东输”及“玉石之路”的构成,讨论我国西北区域古代文明与华夏区域和周边区域的联系供给了新的重要材料。一同,这一发现也为寻觅河西走廊北山及祁连山两地软玉成矿带供给了根据,为寻觅或许存在时代更早的玉矿遗址供给了头绪。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矿坑(K2)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第二地址东部岗哨、矿坑、选料区散布状况(东南-西北)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半地穴式房子(F5、F6)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F3地上出土山料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出土戈壁料

考古构建最无缺的周代封国

湖北随州枣树林春秋曾国贵族墓地

开掘单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讨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随州市博物馆

曾都区考古队

项目负责人:郭长江

曾公求、曾侯宝和曾侯得三组曾侯墓葬及其车坑、马坑及相关不同等级贵族墓的开掘,弥补了春秋中期曾国考古的缺环,以考古开掘构建了最无缺的周代封国前史材料。枣树林墓地铜器铭文,触及曾国族系、官职、音乐,以及昭王南行和东周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联系,是了解春秋时期南边区域诸侯国政治、文明、科技的重要材料。曾国前史从传世文献记载不明,到考古提醒出明晰的国君世系、社会阶层、文明相貌,表现出考古写史的及其重要的效果和含义。此外,墓地布局明晰,随葬品组合较为无缺,对研讨东周时期曾国的墓葬准则具有重要含义。出土的很多青铜礼乐器,关于深化讨论周代的礼乐文明相貌及其变迁供给了重要材料。

CK5(曾公求)车坑出土神人驭龙双通车构件

K3(曾公求)马坑正射印象

M190(曾公求)编钟组合

M191(曾夫人渔)椁室正射印象

M191(曾夫人渔)铜礼器组合照

西域孤城 节比苏武

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开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讨所

项目负责人:田小红

石城子遗址是现在新疆区域唯一经考古开掘的文明特征明显的汉代城址,也是迄今新疆开掘面积最大的一处汉代军事要塞。结合前史文献,根本确定为《后汉书》中记载的“疏勒城”。该遗址遗址丰盛,保存无缺,时代特征明显,对研讨两汉时期边城的规划供给了参阅。遗址坐落两汉时期华夏王朝经略西域的战略孔道,是西域归入汉帝国政治地图的实证,关于厘清汉帝国在西域军事防护系统的构建,深化研讨两汉时期华夏王朝对西域的统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含义。

遗址全景(自南向北)

城门门路及内侧遗址仰望

子城内西北部居址(自南向北)

护城壕

窑址和墓葬散布示意图

高原埋巨室 暗格藏金冠

青海乌兰泉沟吐蕃时期壁画墓

开掘单位:

我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讨所

青海省海西州民族博物馆

项目负责人:王鹏

泉沟壁画墓是青藏高原初次发现的吐蕃时期壁画墓,绘画技法具有浓郁的唐风影响,图画内容又兼具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彩绘漆棺也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初次发现的共同葬具装修方式。墓葬内设置密封的暗格,在我国甚至全国际的考古史上都没有发现过相似的先例,暗格中的鎏金王冠显现墓主人很或许与吐蕃时期当地的王室有密切联系。公元8世纪,青海区域处于吐蕃控制下,丰盛的财富堆集和文明开展高度,以及唐朝和中亚区域文明的输入,对青海区域多民族文明构成了重要影响。该墓葬的发现,关于讨论古代汉藏文明交融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盛况具有严重的学术价值。

墓室内部结构

前室东壁仪卫图

填土中的殉葬武士“共命人”

暗格木箱内鎏金王冠和金杯

镶嵌绿松石四曲鋬指金杯

沉舟侧畔 丝路流光

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开掘项目

开掘单位: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讨所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明遗产维护中心

项目负责人:孙键 崔勇

“南海Ⅰ号”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古代沉船,其淹没地处在广东中部通往西部海上交通的主航道上,也是古代我国通往西方国际的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结构无缺的水下遗存,在文物、船体、社会联系、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蕴藏着极其丰盛的信息。巨量外销瓷、很多手工艺制品和日常日子用品及很多金银铜钱银的发现,显现了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触及到海外交易系统傍边。所有这些,都显示了南宋时期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茂盛的前史见证。这项作业前后历经近三十年,从水下查询、全体打捞到开掘维护和大众展现,是国际水下考古界的经典之作,也见证了我国从无到有,再到老练强大的水下考古学科的开展进程。

2015年末露出的沉船根本概括及各船舱货品

2019年船货整理完结再后期处理去掉支护沉箱和船体的钢梁、钢管后的正摄印象

桅座

“韩四郎”金叶子 (T0201:0054 )

白釉印花罐及内装喇叭口瓶(T0402:0064-0068 )

修改:贾发达

审阅:李 政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